為什么“小米加步槍”的共產黨解放軍可以打敗美式武器裝備的國民黨軍隊?標準答案就是歷史潮流、民心所向。但民心要傳播出來,民意要動員起來,傳播亦不可不察。解放戰(zhàn)爭初期,共產黨無論在財力、人數、武裝等方面,都遠不如國民黨。從“武器”來看,共產黨唯一優(yōu)于國民黨的就是傳播武器。
如果認真研究中國共產黨的各個時期,就會發(fā)現“弱傳播”的主線一以貫之,而傳播能力與水平也在不斷提升,到延安時期它發(fā)生了質的飛躍。共產黨的傳播從原始白發(fā)的傳播躍升為品牌傳播,一個最重要的標識就是,共產黨在延安已經全面建立了品牌識別系統(tǒng)( brand identity system,BIS),而且品牌的成熟并沒有抑制自發(fā)、天然的野性生命力。一個即將奪取全國政權的政治組織已經呼之欲出!
決定革命成功、社會進步的最終因素是歷史潮流與民心向背。但僅僅用歷史潮流與民心向背來回答所有社會突變背后的原因是遠遠不夠的,歷史需要用更多的視角來分析社會變遷的偶然與必然。否則,那就很難解釋為什么歷史上很多革命雖然是人心所向卻依然功敗垂成,甚至出師未捷身先死;很難解釋為什么有些開歷史倒車的王朝一直搖搖欲墜卻茍延殘喘許久。在無數的研究中,傳播視角是最容易被忽視或被輕視的。一個似乎不容置疑的說法就是:江山是打出來的,難道是說出來的嗎?
不錯,江山是打出來的。但要明白,打是一種傳播,傳播也是一種打。更重要的是,打和傳播要相輔相成。只要認真地分析共產黨的紅色經典傳播,你就會對它的傳播實踐心存敬意。紅色經典傳播既遵循了歷史規(guī)律,也遵循了傳播規(guī)律。如果不能很好地分析共產黨的傳播實踐,就無法真實地還原共產黨創(chuàng)業(yè)艱難的歷史路徑,就不能深刻地總結共產黨成功的歷史經驗,也無法深入地探討20世紀中國社會變革的歷史原因,更忽視了共產黨人的艱苦探索與卓絕努力。紅色經典傳播是共產黨寶貴的政治資產,也是政治傳播學不可多得的成功范例。